MT4下载 MT5下载 外汇开户 资质查询

中国的政策困境:增加信贷供应是否会导致通货紧缩?(国内信贷扩张)

中期国际量化 来源:互联网 °C 栏目:期货
•物价下跌提高企业的实质借贷成本•银行需要充足的流动性来缓冲不断上升的债务风险•但中国的信贷更多地流向生产而非消费•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央行无法独自应付通货紧缩威胁中国央行在压制通货紧缩威胁方面面临着一个重大障碍:信贷更多地流向生产而非消费,这暴露出经济的结构性缺陷,并降低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由于物价下跌提高了私营企业和家庭的实质借贷成本,抑制了投资、就业和消费支出,中国人民银行面临降息压力。房地产危机和地方债务困境导致的资产质量恶化,也迫使央行官员通过削减存款准备金率向银行体系释放流动性,以抵御融资紧缩的风险。但这两项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的信贷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部门,这些部门的产能过剩问题正在加剧经济中的通缩压力。北京一直在将资金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转向制造业,以推动其产业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几十年来, 基础设施支出一直是中国投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这分散了家庭的经济资源。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大部分信贷流向了基础设施领域,也流向了一些过剩产能。” “这样一来,实际上会造成进一步的通货紧缩压力。这就是问题所在。”他表示,中国央行“将继续放松货币政策,但我认为现阶段货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央行的困境加大了政府加快结构性改革以提振消费的紧迫性;中国央行2023年一直宣示要提振消费,但政策上力有未逮,难以取得重大进展。中国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创三年来最大跌幅,出厂价格大幅下跌3.0%,突显出内外需求相对于产能的疲软。中国12月通胀数据将于周五出炉,而中国央行可能会在1月22日做出指标利率的下一步决定。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进一步阻碍私营部门投资和消费者支出,进而损及就业和收入,并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 正如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

传导不畅

私营部门信贷需求疲弱反映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上。11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比率降至历史新低。

图:货币供应数据凸显出中国信贷管道的堵塞

花旗分析师写道:“M1增长较低可能是私营企业信心疲弱的一个指标,或者是房地产低迷的副产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表明政策传导不太令人满意。这确实令人担忧。”2023年1月至11月的21.58万亿元人民币(3.01万亿美元)新增贷款中,约20%流向家庭,其余为企业贷款。分析师表示,大部分贷款可能是由国有企业获得的,这些企业通常可以从国有银行获得更便宜的信贷。私营企业,尤其是不被视为政策优先领域的私营企业,处境更为艰难。经过近年来的一系列调降,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为2019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图:中国不断上升的实际借贷成本

结构性失衡

尽管分析人士表示,结构性失衡要求中国央行坚持渐进措施,但实际借贷成本上升意味着额外的货币宽松政策并非没有好处。12月22日,中国五大国有银行降低了部分存款利率,这可能为中国人民银行最早可能在本月下调政策利率铺平道路。花旗预计今年政策利率总共下调20个基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RRR)累计下调50个基点。高盛预计将有3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每次25个基点,以及1次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Tommy Xie警告说,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可能会在当前货币、财政和其他政策组合下增加通缩压力。“刺激措施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供给侧,”他表示。“通过提振生产,这些政策对稳定就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生产增加遇到了需求低迷的环境,加剧了通缩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去年11月在香港发表讲话,承诺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也敦促进行改革,减少经济对基建和房地产的依赖。汇丰银行(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表示:“要避免更严重的通缩风险,需要的是更强劲的需求和经济增长。”“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不仅要利用货币宽松政策,还要实施支持性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文章来源:路透